记住本站网址:http://shuxue.86123.net/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数学研究 > 学习、思考再学习——山东省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观后感

学习、思考再学习——山东省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观后感

学习、思考再学习

——山东省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观后感

临沂朴园小学  崔建垒

2011324日、25日有幸参加了“山东省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和以往的听课不同,10位优秀骨干教师选取了《3的倍数特征》、《分米、毫米的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三个代表性课题,徐云鸿老师在此次观摩会上采用了”1+1+1“的评课模式,让我这个初上讲台的新人有了更好学习的机会。

参加这样的会议对我来说真是荣幸之至,于此相伴的也是无限的压力。看到优秀前辈在讲台上用各自新颖独特的方式,收放自如的传递着自己的带给学生信息,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告诉我“细节”是数学课堂的泉眼。观摩会后的这几天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听课记录,也梳理了一下10位老师带给我们的精彩瞬间。

3的倍数特征

授课教师

臧晓梅老师

于丽平老师

陈兴远老师

米文梁老师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以习题的形式复习25倍数的特征,在通过分小棒的方式让学生发现25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即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

而后又提出疑问“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也只需看个位吗?“

直接让学生回答25的倍数特征,引发学生对3的倍数特征的思考

直接让学生回忆回答25的倍数特征,提出对3的倍数特征的思考.

 

用习题让学生不开口只动手告诉老师它们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简单回顾为什么。大胆猜想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

 

 

 

 

 

 

 

 

 

 

 

 

 

 

 

 

 

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让学生先举例说一些3的倍数,巧妙的让个位上出现0-9,推翻了导入中的疑问,只看个位是不行的。同时举例1525进一步推翻疑问,也引入对前面数位的探索。

2、借助小棒进行探究,举例16(个位是3的倍数)、

24(个位不是3的倍数)的小棒图让学生探究出只看个位,不看十位,不能进行判断,同时也引出要把十位分时剩余的小棒和个位上的合起来一起分。

3、小组合作探索138是否是3的倍数?

先脱离小棒动脑思考450是否是3的倍数特征进而总结出3的倍数特征。

4、自己随便写一个数,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以此让学生自己验证结论

1、比赛游戏

让学生用计算机和老师用口算比赛看谁判断的最快?(121  222  340)很明显老师的速度要比学生快,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2.小组合作探究

陈老师出示了一个表格,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摆小棒的形式,让学生探索出只要小棒的根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我觉得这里出示图表以后老师应该向学生说明一下图表上要操作的意思:各个数位上的和就是小棒的数量)

3.拨珠子

老师又用拨珠子的方式让学生探索出和上面摆小棒相同的结论。最后进行了总结

并让学生通过实际数字进行了验证。

1.猜想                 让学生先自己猜想一下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对有的猜想进行举反例否定,渗透举反例的数学思想。

2.小组合作探究老师在3的倍数记录单中出示了很多数字,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并从中发现的倍数的特征,将之前的猜想进行了一一验证。

 

1.学生大胆猜想3的倍数特征,老师对猜想进行了板书。

2.出示百数图,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看自己的猜想是否可以保留。小组进行交流合作。

在图中3的倍数和不是3的倍数的数看看有什么发现?其中采用了同位交流的方式,充分应用了百数图,似乎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但数学的严谨性让老师提出:“用这100个数,我们就可以验证猜想吗?”

3.老师举出很多大数的例子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例如:546   5110  111222课件中计算器的设计很好,让学生随便写数字,进行了现场的体验验证。

 

 

 

 

 

 

 

 

 

 

 

 

 

 

巩固练习

内化提高

1、判断是否是3 的倍数,为什么?

4278111

1656555988

 

2、不计算判断哪几个算式有余数?为什么?

48÷

57÷3

342÷3

567÷3

802÷3

12两题的设计都是对本堂课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

3、下面的数是3的倍数吗吗?

1

888  555  777

2

234  789  345 654

3

363  669  993

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巧解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

1.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为什么?

87   32   231 121  1924

(突显出用特征判断的价值)

2., 填数,组成3的倍数。

2        

如果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呢?

3.下面是“趣味行踪”报名统计表。

我觉得这道题挺好的,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数学又应用于数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按要求填一填,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

95  48  100  26  40   90  75  120

 2.填数,满足下面地条件。

2        

253的倍数特征进行了系统练习。

3.       里填上数字,满足下面条件。 

4       0

进一步巩固253的倍数

1.判断

42  123   111  1024   2307  655

(老师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

2.思考:为什么判断时用各个数位上的和呢?

展示小棒图,小组交流后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举例试一试。

3.巧解

3333   6666  9999   36953651

 

 

 

 

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最后的巧解数学问题也是在对本堂课回顾整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提升,使小结部分不再拘泥于形式,真正有了小结课外延伸的效果。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在课的最后解决为什么的问题。通过摆小棒的形式和展示数学小资料的形式进行了延伸总结。

苹果的故事,引出数学要有大胆想象的精神,提出疑问:为什么要把各个数位上的和相加?

小棒图展示总结,解决了为什么?

简单小结

 

分米、毫米的认识

授课教师

王晓芳老师

张艳老师

王茜老师

胥庆兰老师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视频播放孙悟空的法宝金箍棒,并将它带到了课堂中,让学生估一估一米和20厘米的金箍棒,对前面的知识进行了复习,也水到渠成的过渡到了对毫米的探索。

视频播放孙悟空的神奇金箍棒,直接导入课题,将孙悟空的金箍棒变到了学生的学具盒中,探索金箍棒中的数学问题。但它的长度还不到1厘米,怎么办呢?学生的探索欲望被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神情吸引。

视频播放孙悟空的金箍棒,让学生测量金箍棒的长度。当量到一根比5厘米多一点但又不到6厘米的金箍棒是出现了疑问?学生商量解决的办法,采用了加小格的办法,开始进行本节课知识的探索。

播放孙悟空的金箍棒。先估一估第一根金箍棒的长度(1米)用手比划比划,张开双手的长度,再估一估第二根金箍棒的长度(1厘米)手指的宽度。那第三根呢?太小了,用毫米才能表示。

 

 

 

 

 

 

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展示第三根金箍棒

小组合作,先猜一猜,再动手量一量,发现藏在厘米中的毫米,并且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又发现需要统一的规定才可以准确的测量第三根金箍棒的长度。

2.感受1毫米用本子的厚度硬币的厚度、银行卡的厚度等让学生初步体验1毫米到底有多长用手比划比划,观察观察找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又通过对第三根金箍棒的测量误差使学生意识到1毫米真的很小。

小但却作用大,老师又准备了充足的资料(信息点击站)告诉学生它的重要性。

4.对于分米的学习,老师则是先让学生不经过尺子而直接凭感觉画一条长一分米的线段,在修正,摸一摸,看一看找到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找到尺子上的1分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找找生活中的1分米

4.把米、分米厘米、毫米关系进行排序,用让学生分别比划各自的长度。,同桌检查。

1.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让学生上台指一指尺子上的1毫米。(用笔尖)

2.量一量银行卡的厚度;借助银行卡用手比划一下1毫米的厚度;在找一找生活中的1毫米

 3.动手画一条5毫米、10毫米的线段,探索发现了什么?毫米与分米的关系,并且通过测量一根23毫米长的金箍棒,进一步巩固知识。23毫米=2厘米3毫米

 4.金箍棒又变动手量一量它的长度,是10厘米,又可以说成是1分米,通过观察发现分米与厘米的关系。接着是指一指、比划比划、找一找的方式感受1分米的长度到底是怎样的。 

 5.金箍棒再变量一量发现这根1米长的金箍棒中的秘密1=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将四个单位进行了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排序。边说的过程边用手比划比划,不放过体验长度的机会。

1.在学生进行分小格的活动后,教师进行了课件的演示,找到了1毫米。老师还巧妙的用:“为什么老师在黑板上画不上?”让学生体会毫米的短小。

2.让学生观察一分硬币,量一量它的厚度,用课件进行了演示,发现它的厚度是1毫米,借助硬币亲自感受1毫米。    

3.让学生先思考毫米和厘米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在进行验证,渗透了猜想、验证的数学探索思路。

4.用新学习的知识测量准备好的金箍棒是5厘米7毫米。那第一根金箍棒是10厘米还可以怎么表示呢?引出学生对分米的认识。

6.思考1分米能画下来吗?找一找身上的一分米,并且用身上的一分米去估一估金箍棒的长度(小组讨论交流

7.展示1米长的金箍棒让学生思考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引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8.回顾学习的四个长度单位,并会用字母表示,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借助图片)                 1=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发现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

1.教授毫米的知识,字母表示。让学生凭感觉找一找尺子上的1毫米、2毫米、5毫米、10毫米,发现    1厘米=10毫米。      2.找到学具中准备的小金箍棒,先估一估。这里老师让学生借助一份的硬币去作为估算的依据,有待考虑,因为估算不是以实物为载体的。

3.金箍棒变长了,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发现是10厘米,起个新的名字是分米。小组合作探索,在厘米尺上比划比划1分米有多长?找一找它上面的1分米,再找一找生活中的1分米,画一画。

4.给四个长度单位排队,思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5.比一比,哪个小组更棒?小组交流合作估一估量一量一元硬币和数学课本长度,巩固知识,也渗透了数学估算思想。

 

 

 

 

 

 

 

巩固练习

内化提高

1.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根跳绳长2课桌宽约5      一根蜡笔长6一根曲别针长28                  2.小虎的自我介绍               我叫马小虎,今年6岁了,身高90厘米,我的卧室里有一张高8米地书桌,星期天我去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文具盒,它大约厚30厘米,还买了一支2毫米长的铅笔。

1.看看小动物身上的长度。

蚂蚁身长约5金鱼身长约1长颈鹿身高5  2.文具

橡皮长65        文具盒长约20

3.八戒日记     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拿出13分米长的牙刷,接着走了200厘米远的路来到了学校,坐在5毫米长的凳子上,拿出1厘米长的铅笔盒和5厘米后的练习本开始做练习。

 

1.填空。

长颈鹿身高约5(和自己身高比较一下)         小白兔身长约2(比划一下2分米有多长)       小蚂蚁身长约3(拿出尺子比划比划)               世界上最大的蚂蚁是公牛蚁,长约3  

1.填空。

身高约1   25                       头长约20        两个眼梢之间1   )耳朵的长度是5  

2.缺少0刻度的尺子会用吗?

3你知道写字的正确姿势吗?

1   1   1拳头用学习的长度单位表示,在巩固新知识的同时也拓展了知识面。

 

 

 

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四个单位(金箍棒接着变长的视频),还

简单小结

金箍棒可以变得很长很长,也可以边地很短很短,用什么测量呢?

简单小结

 

三角形内角和

授课教师

张彤彤老师

王爱华老师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课件出示残缺的三角形,让学生想办法把它修补好,亲自动手画一画。教师课件演示恢复的过程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恢复的方法都一样呢?它们有什么关系?“

 

直接导入三角形,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对三角形知道哪些?导入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

 

 

 

 

 

 

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解决知识点                            什么是内角?内角和?老师大胆让学生说一说内角和是多少?让后反问学生一定吗?怎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呢?

2.直角三角板                             直接让学生观察直角三角板,然后说说每个角的度数,看看内角和是多少?从而探索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3.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        小组合作任意选择一组图形进行测量,上台投影进行展示。小组动手实践探索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里教授探索的方法为归纳推理法。

4.老师提出另外一个疑问:如果不用量角器还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呢?小组交流合作进行探索。这里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学生用手中的三角形想到了撕的方法和拼的方法。并指出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转化。通过两次动手实践探索,终于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1.小组合作探索,用学具盒中的工具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给学生自己充足的探索时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用了近2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解决这个问题。&nbs, p;      

2.展示学生探索的成果,测量法、剪的方法、拼的方法、折的方法,最后进行总结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3.向学生介绍帕萨卡的故事,演示帕斯卡的探索过程。

 

 

 

 

巩固练习

内化提高

1.想一想,算一算

2.考考你

 

 


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那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3.动脑想一想,在一个三角形中醉倒有几个直角三角形?有几个钝角三角形?

1.填空。

2.求下列三角形的度数。                                 

   

 

3.根据所学的办法,你能求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吗?

 

 

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1.你知道吗?                         

平面空间内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双曲面中不一定是180度,从中告诉学生数学学习无穷无尽。

2.三角形是封闭图形中边数最少的,还有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等,它们的内角和是多少?自己用转化的思想去探索。

简单小结

因为是同课异构的思想,每位老师都有独到的设想,但到底区别在那里?那个环节的处理上有不同,我就想着把同课题的教学设计根据自己的记录进行了整理。在梳理资料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回忆每位教师在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深刻的感受到,他们的教学设计是多么的精致,每个环节的设计,甚至是每个问题的提出都是斟酌再三,体现着数学教学的严谨性,更让我感受到老师希望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迫切心情。

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回顾自己平时上课时,都是大体的思路在那里,细小的环节往往都是被我忽略的。殊不知那才是最最重要的关键环节。教给学生的不只是课本上本节课中这一点知识点,而是让学生真正去理解了,单单是会简单的做题也不能就算是理解了。为什么一碰到带有难度的题,很多学生就出现错误,就是没有真正的理解。上课时我们真的应该去思考一下,我们给孩子留下了什么?除了告诉他是什么?更重要的应该是为什么?这样他们才会进步,才知道探索的乐趣,才会动脑去理解,去记忆。

除了每位老师设计上带给我的思考外,他们本身具有的优秀素质也是值得我学习的。一堂好课,除了要有好的教学设计外,老师本身的素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这几位老师教课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温柔细腻,语言娓娓道来;有的幽默风趣,气氛融洽,他们都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融,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都体现着自然大方,沉稳执着,为学生传递着一份信任。他们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次参加赛课的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大部分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两天学习,共听了10节课,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利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时刻要提醒自己数学探究永无止境,需要我们学习、思考再学习。

 

转载申明:本站原创,欢迎转载。但转载时请保留原文地址。
原文地址:http://shuxue.86123.net/shuxue/yanjiu/70.html
数学研究 / 同课异构  青年教师  研讨会  教学反思  分米、毫米的认识  三角形的内角和  3的倍数  
分享:
« 上一篇下一篇 »

相关文章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实录  (2014-10-26 11:15:7)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实录与评析 郑生志《小学数学教育》2009年7-8期  (2014-10-26 9:35:47)

《正负数的认识》课堂实录4 王丽娜 山东省小学数学名师大课堂研讨会  (2014-10-26 9:5:26)

《正负数的认识》课堂实录3 王丽娜 山东省小学数学名师大课堂研讨会  (2014-10-26 9:3:9)

《正负数的认识》课堂实录2 王丽娜 山东省小学数学名师大课堂研讨会  (2014-10-26 9:0:59)

《正负数的认识》课堂实录1 王丽娜 山东省小学数学名师大课堂研讨会  (2014-10-26 8:49:12)

《圆的面积》课堂实录4 麻明家 山东省小学数学名师大课堂研讨会  (2014-10-26 8:37:44)

《圆的面积》课堂实录3 麻明家 山东省小学数学名师大课堂研讨会  (2014-10-26 8:36:25)

《圆的面积》课堂实录2 麻明家 山东省小学数学名师大课堂研讨会  (2014-10-26 8:34:24)

《圆的面积》课堂实录1 麻明家 山东省小学数学名师大课堂研讨会  (2014-10-26 8:32:30)